2007年2月8日 星期四

發呆亭

■ 發呆亭  by王文華

        台灣房地產熱烘烘,各種創意建案紛紛出籠。最近看到一則廣告,標榜在城市裡也能享受峇里島的Villa情調。除了有挑高的天花板、竹織的家具、還有庭院的游泳池、池旁的「發呆亭」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 當我看到「發呆亭」三個字時,呆了幾分鐘。

        這是我們最缺乏、卻最需要的三個字。從小到大,師長教誨我們要把握光陰、努力工作。於是每個人都要做衝鋒陷陣的坦克車,很少人立志當無所事事的發呆亭。

        我也不鼓勵你整天發呆,但認為每個人都該偶爾停下來。

        去過峇里島的人都看過發呆亭:四根長柱、撐起茅草覆蓋的三角錐屋頂、白紗簾幕、隨著院子的微風飄啊飄。吃完午飯,你可以躺在亭內睡午覺,或是看著遠方,卸下全身的槍和刀。

       我喜歡發呆亭,因為它四面通風。辦公室或住家,很少是四面通風的。所以不管上班或下班,總覺得空氣有點悶、思緒有點沉。客廳要四面通風,才有氧氣。而思緒要四面通風,才有創意。

        要想到偉大的真理,有時只需要四面通風的思緒。

        但是發呆,今天卻變成失傳的藝術,甚至被詮釋成失敗的病毒。想要成功,傳統的方法是關在辦公室,做到要死要活。甚至睡覺時,思緒都像一盆麻辣鍋。

        然而古今中外很多例子,都證明了這不是唯一的方法。西元前250年,阿基米德泡澡時,看到水溢出桶外,當下悟出浮力等於物體所排開的水的重力。1666年,牛頓坐在自家花園的草地,一顆掉落的蘋果,讓他發現地心引力。西元前500年,釋迦牟尼在印度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打坐,四十九天之後頓悟成佛。這三人的智慧都不是來自出差開會、或上網搜尋。他們只是安安靜靜、坐在那裡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早已習慣每天上班開會、下班唱KTV、同時開好幾個視窗、一邊講手機一邊上網。安安靜靜對我們來說,實在太難。

        但有時候要得到成功和快樂,真的不在於拼命做了什麼,而在於勇敢不做什麼。當你什麼都不做,只專注在一個簡單的念頭,或連一個念頭都沒有,這時你血液集中、靈感回流、也許你也會像阿基米德一樣裸體大叫:「我找到了!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完-
        ----

        我是個標準的工作狂,不喜歡讓自己閒下來,因為青春很寶貴,除了玩是排在第一位以外,其他時間只要有事情做都沒什麼差別。偶爾會有人問:你真的不累嗎?怎麼會,我也是肉做的,又不是鐵打的當然會累,只是讓我保持心情愉快的話,我會忘記身體上的勞累。

        沒事做的時候,出門散步或打球,一個人,可以很自在,可以發發呆,可以想清楚很多事,我很享受這種感覺。
        我不否認一個人很孤單,但孤單跟寂寞並不劃上等號,我一個人在陽光下散步,心裡裝的都是你們,人很孤單,心卻滿載,然後我回憶你們的好你們的笑,臉上自然掛上了笑容。經過人群,跟路人還有小朋友閒聊,突然發現我也可以這麼好相處,這麼容易接近,心很快樂,人的距離自然拉近。繼續往前走,想一想最近發生的事、行程、未來等等,隨著mp3的音樂一首接一首,漸漸都有了答案,一個人的時間,真的很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 雖然我不是很清楚刻骨銘心的寂寞是什麼感覺,但是那種空虛感還有很抽象的心痛、整個人都泡在憂傷的情緒裡、想的都是不好的事,真的很難受。一群人一起玩的快樂,跟一個人悠閒的快樂,我都喜歡,兩者必須交錯並行,如果你學不會享受一個人的時間,那你會被狂歡過後的孤寂感給吞噬,你不會喜歡那種感覺的,就像哈利波特裡催狂魔吸食快樂時候吧。

        偶爾發發呆,安安靜靜不說話,整理一下腦子裡的東西,或許突然煥然一新,想法看法都不一樣,勇敢地踏出下一步。把腦袋跟心洗乾淨了,才有辦法讓身體好好的工作,這大概是我一直覺得不會累的原因,不過要是有人用精神攻擊,那我大概一下子就掛掉了吧(笑)。

        我想要一個發呆亭,可以自己發呆,也可以大家一起發呆,靠在一起,安安靜靜不說話。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